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· 高教视点 · 正文

“以本为本”突破口何在

发布时间:2020-06-15

阅读:

中国正在实施的“双一流”大学建设战略,掀起了中国大学新一轮发展的竞争,既给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,也提出了现实的挑战。2020年2月,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下发通知,以破除论文“SCI至上”为突破口来着手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,开启了一个教育评价“后SCI时代”。对于一所大学来讲,要坚守教育初心,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,必须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回归大学教育的应有本位。

回归语境本位。大学的生成是有语境的,总是带有特定的国情本位和历史文化底色。中国现代大学诞生时,有的固然参照或移植了西方大学的办学模式,但不是西方大学简单化的翻版。西方大学多以“知识”教育为取向,而中国大学大都是“德”“智”并重。比如,清华大学倡导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,南开大学追求“允公允能,日新月异”,北京师范大学指向“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,等等,这些校训都带有鲜明的中国历史文化特色。金耀基倡导的办华人大学理念,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实践,都是在有意识建设国际性的华人大学,并使中国文化的课程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。

回归育人本位。尽管大学的职能在不断拓展,但大学最核心的职能是培养人才。与西方大学的“知识”取向不同,当代中国大学的根本任务是“立德树人”。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,必须坚守“以人为本”的办学理念,始终把“立德树人”作为办学立校的根本任务,以“为国育才、为党育人”为使命,坚持以学生为中心,着眼“人的全面发展”和多维潜能的开发,坚持求真、向善、尚美相统一,实现知识拓展、技能培训、思想升维、理性启迪、人格养成的平衡协调发展,培养担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育人为本,为师者的主导作用不可替代,要坚持“经师”与“人师”相统一,既教书又育人,既向学生传授知识,更要当好人生导师,做好思想引领、价值培塑工作,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。

回归教学本位。德国教育家洪堡倡导并实践的“教学与科研”并重的办学理念,被人们认为是现代大学兴起的重要标识。科研对一所大学来说的确很重要,因为科研决定大学的学术水平。但大学毕竟不是专门的科研机构,大学的主业是教育教学,尤其是本科教育教学。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,必须坚守“以本为本”的办学理念,把本科教育作为办学的基础工程来抓,把办学资源、办学力量向本科教育倾斜,着眼知识社会和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,以打造新工科、新农科、新医科、新理科、新文科为突破口,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。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的教育链,基础和底色在本科。没有好的本科教育,也不会有好的研究生教育。

回归学术本位。大学是学术研究的殿堂,知识分子集聚的知识社会,以探索知识、追求真理、启迪智慧为旨归,不能以行政管理或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来办大学。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是因“学”而存在,学生、学者和学术也是大学立校的基石。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,必须坚守“以学为本”的办学理念,保持大学“学者共同体”的本色,以探索知识、揭示本质、启迪智慧、追求真理为旨归,力戒以实用主义心态对待学术研究。学者做学问当然离不开实用,但不能唯功利去做学问,只有心无旁骛、潜心向学、矢志不移才能出真正的科研成果。

回归文化本位。大学本质上是文化机构,文化也是一所大学最鲜亮的底色。有形的校园固然重要,无形的办学理念、大学文化和学术氛围更重要。回归大学本位,要摆正“求道”和“求术”关系,坚守“以道为本”的办学理念,彰显大学的文化本质、文化特色和文化功能,追求“有灵魂的卓越”。大学是思想文化的荟萃之地,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,也是交流借鉴世界先进文化的窗口,是新思想、新理论、新知识的重要摇篮。不论是什么学科、专业的大学教师都需要相应的文化底蕴。大学校园里的学者包括管理者,应以“文化人”的社会良知传承文化和创造文化,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、学术研究、行为品行引导教育学生,并通过大学的思想文化优势来引领社会,实现“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,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,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”的神圣使命。

回归师道本位。大学之大在“大师”不在“大楼”,这是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提出来的办学理念,早已成为高校办学者普遍的共识。只有“尊师重教”的大学,才能真正成为一流大学。中国历史上的“西南联大”办学条件极其艰苦,可以说赶不上现在的任何一所大学,却云集了灿若群星的学术大家,谁又敢说这所大学不是当时中国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呢?回归大学的本位,就是要坚守“以师为本”的办学理念,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学立校最基础的工作来抓,大兴尊师重教之风,重振“师道尊严”,坚持“经师”与“人师”相统一,打造品学兼优的一流教师队伍。

回归特质本位。特色是大学的立校之基、生存之道,也是发展的根本出路。无论办什么层次、什么类型的大学,即便是办综合性大学,跟着别人的办学模式走,没有自己学校的优势和特色,只能沦落为别人的附庸,永远成不了一流大学。要坚守“以特为本”的办学理念,坚持“特色立校、固本开新”的个性化发展道路,在办学理念、学科专业设置、人才培养模式、科研优势领域、社会服务面向和大学文化建构上,都要打造和彰显大学本我的鲜明特色。

回归智识本位。大学教育不同于常识性的基础教育和专技型的职业教育,特殊之处就在于大学是以“智识教育”为取向,以启迪学生追求真理、“转识成智”为目标,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知识和“爱智慧”。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,要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,知识传授和专业训练固然重要,但综合素质养成和学生潜能的开发更为根本。要坚守“以智为本”的办学理念,回归大学“智识教育”的本位,积极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,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。要注重引发、唤醒和培养学生的向学意识,自觉地关注自然、尊重生命、崇尚知识、涵养境界、理性生活,使人的智能潜力得到开发,真正实现“自我生长、自我推展、自我检测、自我批判”,为自我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基。

总之,大学只有牢记教育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任务,回归大学教育的本位,立足国情实际,彰显大学特色与功能,坚守正确的办学理念并付诸办学实践,才能使大学的改革发展不偏离正确的方向,真正做到“固本开新”“守正创新”“推陈出新”,始终保持大学教育发展的固有本色和不竭动力。

(来源:2020年06月08日中国教育报)

相关新闻

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
2021-2022 山东香港335图库图纸挂门 鲁ICP备15026974号-1 POWERED BY Rosion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