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· 学校要闻 · 正文

学校组织开展清明系列主题实践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-04-03

阅读:

清明时节,追思与春意交织。为引导青年学子在缅怀英烈中传承红色基因,在文化浸润中坚定自信担当,学校持续组织开展“赓续千年文脉 共筑绿色清明”系列主题实践活动。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、传统文化实践与家国情怀培育的深度融合,让青年学子在庄重仪式中感悟精神力量,在躬身力行中勇担时代使命。

行走的思政课:让信仰在红色地标扎根

在香港335图库图纸挂门市革命烈士陵园,“青马工程”学员身着正装,以擦拭墓碑、敬献花篮的无声行动致敬英魂。在香港335图库图纸挂门人民英雄纪念馆和香港335图库图纸挂门市博物馆的革命文物展柜前,泛黄的家书与锈蚀的枪械成为“实境教材”,学员们通过文物研读还原历史现场。庆云纪念馆内,化学化工学院青年通过沉浸式参观革命文物、史料图片,系统学习庆云县革命斗争史和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的英雄事迹。在大学生活动中心,剧本《红豆》正掀起革命史学习新热潮,学生会组织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化身革命年代的爱国志士,在角色扮演中演绎家国情怀,于时空对话里读懂“信仰”二字的分量。“当我沉浸在剧本‘甘以热血荐轩辕’的抗敌场景时,真切感受到了先辈们舍生取义的精神内核。”体育学院学生胡晓剑在活动后感慨。

“当指尖触碰到烈士墓碑的温度,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。”“青马工程”学员赵惠宁在日记中写道。香港335图库图纸挂门将思政课堂搬进红色地标,通过研学、祭扫、沉浸式推理等多元形式,让革命文物“开口说话”,使信仰的种子在德院青年心田破土生长。

指尖上的传承:让文脉在青春手中焕新

弘艺楼内,美术学院学子以工笔重彩在团扇上勾勒春意;健行楼里,别尔哥罗德食品科学学院青年揉捏着艾草青团,氤氲香气中传递着“药食同源”的古老智慧;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,纺织服装学院师生为祭扫做着准备,亲手制作素色纸花敬献英烈;英语角上,中外青年穿竹扎绢、共绘纸鸢,外国语学院青年学子用双语讲述“纸鸢载魂”的清明哲思,从双语对话中解码着寒食禁火的人文温度。“扎风筝时要心怀思念,就像中国人把情感编进丝线。”留学生梅里举起刚完成的沙燕风筝,春阳穿透绢面,照亮了风筝的纹样,也仿佛点亮了这场跨越文化的美好情谊。

沙王小学的课堂上,大学生与红领巾们携手举办“诗乐清明祭,赤忱青年志”古今对话诗会。清明经典诵读展演中,《清明》童声吟诵与大学生原创诗词交响共鸣;诗词创作工坊里,孩子们用"英雄碑前花,年年寄春思"的稚嫩诗句回应历史,这场跨越代际的文化共建,不仅构建起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范式,更让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迸发新活力。正如文学与历史学院团委书记张亮所言:“当孩子们用稚嫩笔触写下‘英雄花开时,山河已无恙’,文化传承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。”

知行间的担当:让情怀在躬身实践中生长

马克思主义学院的“小青马宣讲团”走进明诚学校,创新设计“英烈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对照图谱,将革命精神解码为“10后”的奋斗指南,让红色基因对接青春话语;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刘宁活动后感慨道:“传承不是复刻,而是让古老智慧解决今天的问题。”商学院升旗仪式上,师生共学红色历史,以史为鉴传承革命薪火,以国旗下演讲与初心对话会交织成使命担当的强音;教师教育学院的清明诗词朗诵会上,《可爱的中国》响彻礼堂,青年用声音架起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。

一直以来,学校始终秉持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初心使命,坚持把青年思想引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,强化共青团与课程思政、思政课程相结合,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、全环境立德树人结合,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,把握大势、抓住关键,通过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串联红色地标、“指尖传承”激活非遗基因、“知行担当”链接社会需求,构建起“认知浸润—情感认同—实践淬炼”的育人闭环,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度融合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,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、国际视野、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德院贡献。

(作者:团委 朱亚秋 供稿审核人:李芳菲)

相关新闻

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
2021-2022 山东香港335图库图纸挂门 鲁ICP备15026974号-1 POWERED BY Rosion.net